申论热点素材|2022省考申论考点四:乡村振兴

申论热点素材|2022省考申论考点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大大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继续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抓紧抓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开启新生活、进行新奋斗,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01

乡村产业振兴

1.背景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并提出到2025年,“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

与城市相比,部分乡村的劣势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而产业基础薄弱又可能导致乡村人口流失,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才能带动乡村兴。只有夯实了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发农民自身的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

2.规范表述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发展有利于打通城乡经济循环堵点。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不仅有利于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更好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而且有利于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这“三驾马车”,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协同拉动,方能顺利启航,顺畅行进,直达目标。

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公益投资、公共品牌、市场“带货”、强化法治与行业规范等方面。政策扶持方面,要实行轻税薄费的税赋政策,权属明确的土地使用政策,谁投资、谁受益的利益分配政策,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政府作为公益性投资的主体,宜发挥引导效应,将公益性投资运作机制与盈利性运营成果对应起来,对于乡村产业振兴项目,采取贴息、补助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多种性质的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并保证投资主体一定的回报。政府应致力于强化法治,打造公平营商环境,提升当地公共品牌,为创业者、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品牌赋能。当地领导也可以为当地特色产业和产品进行市场推广造势,甚至直播“带货”。

企业应该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运作主体,并有效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小微企业等其它市场主体。尤其龙头企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社会组织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在部门间、企业间、机构间以及相互间发挥一些协调作用,还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展览、表彰以及资助,广泛发动和鼓励社会各界、海内外广大有识之士、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科技创新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产业的动力之源。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推行乡村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战略。注重对属地历史文化传统的挖掘,以“文化创意+产品品质”支撑品牌化战略,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

3.经典论述

(1)保持清醒认识,稳抓产业转型。乡村振兴阔步疾行,对产业的升级换代、结构调整也迫在眉睫。有的地区产品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产业发展水平依然保持传统模式,产品的附加值低、竞争力弱,这些区域原有农产品优势慢慢变成了区域局限,产品的可复制性使其无法独树一帜保持市场的强劲竞争力,这个时候就应该保持清醒的认知,认真研判当地从地理条件、气候优势等方面能够生产的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产业链条,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唯有如此才能够让产业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2)保持独特眼光,紧抓产业特色。农业对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因此不同气候不同区域不同地理位置,其生产的农产品品种和品质是存在地域差异的。“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其实就是突出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和特色,牛奶很多但是绿色有机的才叫特仑苏,这就是它的特色和卖点。就像习大大总书记点赞“大同黄花”“陕西柞水木耳”一样,他们将小农产品做成了大产业,做出了大品牌,成为一个城市的亮丽名片,这张名片无人可以复制。产业要做强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简单的复制跟风只是东施效颦,只能学其表面无法达其精髓。因此各地要突出地理特色,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一片一特”,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从而促进农业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全面优化。

(3)保持独立创新,狠抓产业提质。产业特色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大方向,但品质提升才是决定产业是否能够持续有生机的关键。陕西柞水县木耳走俏,究其根本是其产品的质量成就了它的品牌声誉。因为它源自生产黑木耳的上等菌材柞树,以其质地脆嫩、个大肉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驰名。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会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幸福感和获得感的追求也迫使社会不断发展,无论是服务和品质都需要不断提升,较过去几十年对于温饱的满足,人们更追求精致的品质生活,对于品质品牌的认同成为人们选择农产品的重要参考和标准。只有不断创新,始终盯住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品质、效益的全面提升,方是紧抓市场的不二法宝。

4.开头结尾金句

(1)做强乡村产业 振兴乡村发展

开头:

十九大报告中曾强调:“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乡村发展中只有做大做强做优乡村产业,才能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结尾: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做强乡村产业事关国计民生、产业转型,影响着农村发展后劲。只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才能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宏图早日变为美好现实。

(2)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

开头:

我国乡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各类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如火如荼,亿万农民因产业兴旺鼓起了“钱袋子”,千万乡村也因产业走上了致富路。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特色鲜明、带贫能力强的主导产业,产业扶贫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数最多、成效最显著的扶贫举措。然而,乡村产业发展也面临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质较低以及一些地方产业同质化较突出等问题。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全国面上看,乡村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我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迎难破局。

结尾:

希望的田野生机涌动,美好的乡土大有可为。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大大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切实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之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产业根基。

5.更多拓展

(1)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镇地处三峡库区,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脐橙,并在脐橙园里夹种桃树、李树等果树,该镇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水果上市。这既保护了三峡库区的水土,也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还使小镇风景美如画。

(2)江苏海安把蚕桑茧丝绸产业作为富民增收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基地建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三产融合、联农带农等措施,促进传统产业集约化、产业化、品质化发展。

(3)常州金坛区薛埠镇东方盐湖城项目、泰州兴化市东罗村项目等,以吸引临近大城市度假消费为导向,建立生态旅游项目,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02

乡村建设行动

1.背景
D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乡村建设行动”的首次提出,充分展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着力点,即在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性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上铆足劲、做足功,用好乡村建设空间,形成城乡大市场互补互促的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规范表述
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各地各部门要尊重乡村现状,不搞千村一面,注重保留乡土味道,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推动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基本设施大体相当。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等。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
3.经典论述
(1)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把硬件建设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现代化建设不能“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要补齐农村现代化短板。一方面,农村要宜居,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既要在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上下功夫,全面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设施条件,也要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健全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另一方面,农村要宜业,要支持5G、物联网等新基建向农村覆盖延伸,并重点改善通自然村道路和冷链物流等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基础设施。同时,设施建起来了,还要长期用下去,可以一边建设,一边探索完善长效运行管护机制。
(2)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把“软件”开发好。“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农村现代化不仅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广大农民才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持续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同时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小村庄,大治理,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打造善治乡村,同时围绕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做法,创建一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4.开头结尾金句
(1)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开头: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要求。习大大总书记在2020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将乡村建设作为一项行动提出来、在重要位置摆出来,意义重大、内涵丰富,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实施。
结尾: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乡村建设是干出来的,我们要抓紧行动起来,把中央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上,体现到真金白银支持上,集中资源、集中建设,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真正把这件事关亿万农民福祉的大事办好、实事办实。
(2)让乡村建设更好“动”起来
开头:
乡村建设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点话题。D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这既是对乡村建设历史经验的传承,也是对新时代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回应。
结尾:
乡村建设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不仅要重视基础设施等硬件,而且要夯实人才队伍这一软件基础。既要全面提高常住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又要优化人才返乡创业政策支持体系,打通城乡人才培养交流通道,解决好乡村建设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等顽疾难题,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5.更多拓展
各地实行乡村建设行动的举措: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是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针对低电压、卡脖子等农村用电瓶颈问题,天津市近年来积极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和煤改电配套项目。国家电网天津城西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谭超说:“我们会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普惠性、兜底性。下一步我们将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电网稳定运行、春耕用电可靠供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用电。”
湖北省目前已有76%的行政村能够实现快递直投到村,今年将加速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燕儿谷某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新春告诉记者:“我们的农副产品很快运到城市餐桌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一是速度快,二是货很好销售。现在降低了成本,我们合作社一年降低(物流)成本30万以上,没有库存了。”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通过改造、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新增垃圾分类站点,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常态、长效管理。宿豫区侍岭镇城管环卫中心主任孙宁说:“我们今年对垃圾中转站的功能进行提升,增加自动喷淋、除臭设施,另外增加污水导流,直接进入污水管道进行处理,减少对四周的环境(影响),包括减少气味对居民的影响。”
在浙江省永康市舟山镇端岩村、舟三村等地,一套结合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与农村非常规水智能灌溉技术的“智慧减排系统”目前已初见成效,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还有助于农业减排增效。端岩村D支部副书记项建仁说:“现在这套系统搞好以后,(污)水直接打到山上苗木场去,既可以节约水资源,又可以节约村里的灌溉成本,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很大好处。”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乡村建设行动要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上,体现到真金白银支持上,集中资源,集中建设,力争“十四五”时期能见到明显成效,让乡村面貌看到显著变化。“要把规划编制好,要把硬件建设好,要把软件也同时开发好。中央农办将协调有关部门实施村庄道路、供水供电、新一轮农网改造、乡村物流、农村住房质量提升等一批工程项目,各地也要加大谋划和建设的力度,不仅抓硬件,也要强软件,主要是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
版权声明:
微信公众号:上岸联萌(免费发布公职类相关考试资料/公告,行测公基每日刷题,打卡~)
标题:《申论热点素材|2022省考申论考点四:乡村振兴》
链接:https://www.shangan100.com/shenlun/701.html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公开资料,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海报
申论热点素材|2022省考申论考点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大大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目录
关闭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