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月报】2022年4月时政热点新闻事件总结
4月1日-2日
一、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大大3月30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摘自:人民网)
二、《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大大的重要文章。文章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摘自:央视网)
三、向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发表书面致辞
国家主席习大大3月31日向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发表书面致辞。他强调,“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摘自:央广网)
四、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和欧盟委员会主席
4月1日晚,国家主席习大大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他强调,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全球治理观。(摘自:新华社)
五、免征增值税
3月24日,财政部发布公告,自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摘自:财经新闻)
六、全球载电量最大纯电动游轮投入运营
3月29日,全球载电量最大的新能源游轮“长江三峡1”号在湖北省宜昌首航,在推动电化长江进程、加快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具有示范意义。(摘自:光明日报)
4月3日-5日
一、中阿建交30周年
4月2日,国家主席习大大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互致贺电,庆祝中阿两国建交30周年。(摘自:央广网)
二、2021中国“金球奖”
2021中国“金球奖”评选揭晓,武磊荣膺2021中国金球奖,王霜第四次荣膺中国女子金球奖,成为中国金球奖历史上获得奖项最多的球员。(摘自:央视网)
三、新一代神威超算平台
4月1日,我国科研人员在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上首次实现了长达7天的全球3公里空间分辨率大气物理-化学全耦合数值模拟试验。(摘自:中新社)
四、寒食节
4月4日是传统节日寒食节。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寒食节的起源与周朝的禁火、出火的风俗有关。(摘自:百科)
五、清明节
4月5日是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摘自:百科)
六、九江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日,国务院同意将九江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九江成为第14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第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摘自:澎湃新闻)
4月6日-7日
一、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三号03星
4月7日7时4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摘自:央视网)
二、致电亚美尼亚总统
4月6日,国家主席习大大同亚美尼亚总统哈恰图良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摘自:新华社)
三、致电塞尔维亚总统
4月5日,国家主席习大大致电阿莱克桑达尔·武契奇,祝贺他当选连任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摘自:新华社)
四、我国首座无砟轨道跨海大跨斜拉桥
4月6日,我国首座无砟轨道跨海大跨斜拉桥福厦高铁安海湾特大桥成功合龙。(摘自:人民网)
五、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突破9万亿元
4月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摘自:光明日报)
六、2022年第1号矿物
近日,中国科研团队在河南省发现并命名了一种自然界新矿物——空铁黝银矿。这是2022年全球新发现的第1号矿物。(摘自:科技日报)
4月8日-11日
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讲话
4月8日,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大大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讲话时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在冬奥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四场开闭幕式精彩纷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贯穿始终。(摘自:央视网)
二、首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召开
4月9日,首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大会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摘自:国际在线)
三、翁泓阳男单夺冠
4月10日,在韩国举行的2022年世界羽联巡回赛韩国公开赛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翁泓阳2比1战胜印度尼西亚选手乔纳坦,夺得冠军。(摘自:新华社)
四、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
近日,教育部决定在6月中下旬在天津举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大会将聚焦“后疫情时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新变化、新方式、新技能”这一主题,这是我国首次举办该会议。(摘自:人民网)
五、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
4月7日,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该自贸协定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摘自:新闻联播)
六、世界卫生日
4月7日为世界卫生日,今年中国主题为“健康家园 健康中国”。(摘自:新浪新闻)
4月12日-15日
一、第13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4月15日,第13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线上开幕,展期10天。本次交易会以“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摘自:中新网)
二、钙离子光频标
4月14日,我国成功研制105亿年偏差不到1秒的钙离子光频标,成为国际上第五种不确定度指标达到10-18量级的光频标。(摘自:科技日报)
三、第7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4月15日是第7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D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摘自:人民网)
四、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
4月11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下水并精准就位,创造了亚洲深水导管架海上安装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导管架成套关键技术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摘自:工人日报)
五、我国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4月13日,国家能源局表示,我国在氢能加注方面获得新突破,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50座,约占全球数量的40%,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摘自:潇湘晨报)
六、我国科学家实现百公里距离量子直接通信
4月13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100公里的量子直接通信,这是当前世界上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摘自:人民网)
七、耕耘者振兴计划
4月14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在全国启动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摘自:中国日报)
4月16日-18日
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摘自:央视新闻)
二、我国成功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
4月16日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发射升空。该星是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摘自:新华社)
三、中星6D卫星发射成功
4月15日20时整,一枚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将中星6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摘自:中国日报网)
四、《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
4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大大的重要文章。文章强调,社会保障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摘自:央广网)
五、中毛建交50周年
国家主席习大大4月15日同毛里求斯总统鲁蓬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摘自:光明日报)
六、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摘自:央视网)
4月19日-20日
一、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
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正式拉开帷幕。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摘自:央广网)
二、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
4月18日,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摘自:人民网)
三、潘际銮院士逝世
4月19日,被称作“中国最强焊工”、我国“焊接泰斗”的著名焊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潘际銮在北京逝世。(摘自:中青网)
四、世界首例重新设计与快速驯化的四倍体水稻材料
4月18日,中科院李家洋院士团队创制世界首例重新设计与快速驯化的四倍体水稻材料,实现了水稻育种从“0”到“1”的重要突破。(摘自:人民日报)
五、 国际古迹遗址日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的主题是“遗产与气候”。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6项。(摘自:中国教育报)
六、太空中多了一颗“冷湖星”
4月12日,经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592710号的小行星以中国的小镇命名,被正式命名为“冷湖星”。(摘自:新华网)
七、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西安港
4月18日,全国内陆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首单业务启动仪式在西安国际港站举行,标志着西安港成为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的内陆港。(摘自:央视网)
八、谷雨,春天的最后一次回眸
4月20日10时24分,迎谷雨节气。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摘自:央视新闻)
4月21日-24日
一、给北京科技大学的老教授回信
4月21日,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大大给北京科技大学的老教授回信中强调,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摘自:人民网)
二、个人养老金缴纳上限12000元/年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指出,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摘自:澎湃新闻)
三、成都国际商事法庭今日揭牌
4月22日,成都国际商事法庭揭牌,标志着中西部首个在地方设立的国际商事法庭正式运行,成为继苏州、北京后,全国第三个在地方设立的国际商事法庭。(摘自:央视新闻)
四、世界上海中最高猫道贯通
4月22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猫道实现全线贯通,标志着大桥空中通道搭设完成,该猫道最高点距离海面270米,是世界上海中最高的猫道。(摘自:新浪新闻)
五、《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发布
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全面发展,把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作为立身之本。(摘自:中新网)
六、我国首条“璇玑”系统建成投产
4月20日,我国首条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智能化生产线建成投产,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璇玑”系统正式迈入大规模产业化新阶段,制造能力跻身国际一流。(摘自:工人日报)
4月25日-28日
一、向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致信
4月27日,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开幕,主题为“技能强国,创新有我”。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大大在贺信中强调,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摘自:人民网)
二、向青蒿素问世50周年致贺信
4月25日,国家主席习大大向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致贺信。青蒿素是中国首先发现并成功提取的特效抗疟药。(摘自:央视新闻)
三、《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
4月27日,《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印发。《规划》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摘自:新华网)
四、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第12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摘自:国际在线)
五、辽宁队夺得职篮总冠军
4月26日,在2021—2022赛季中国男篮职业联赛(CBA)总决赛第四场比赛中,辽宁队夺得本赛季中职篮总冠军。(摘自:人民日报)
六、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4月14日,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启动,4月28日实现全线通水,这是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摘自:中青网)、
七、致电祝贺马克龙当选连任法国总统
4月25日,国家主席习大大致电马克龙,祝贺他当选连任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摘自:新华社)
4月29日-30日
一、我国成功发射四维01/02卫星
4月2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四维01/02两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摘自:光明日报)
二、中国实现全球首次商用堆生产碳14
4月26日,全球首批商用堆碳-14辐照生产靶件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三厂2号重水堆机组入堆,标志着我国开启商用堆生产碳-14同位素。(摘自:央广网)
三、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新途径
日前,中国科学家通过电催化和生物合成相结合,成功地由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食物”提供了新的途径。(摘自:科技日报)
四、全球首艘大型动力定位浅水特种勘探船下水
4月27日,全球首艘大型动力定位浅水特种勘探船“东方物探创新者”号在大连完成建造并顺利下水。(摘自:央广网)
微信公众号:上岸联萌(免费发布公职类相关考试资料/公告,行测公基每日刷题,打卡~)
标题:《【时政月报】2022年4月时政热点新闻事件总结》
链接:https://www.shangan100.com/tshizheng/1180.html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公开资料,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共有 0 条评论